百度 去年9月,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下发。
东南网6月9日报道(通讯员 陈雅文)夕阳映照下,浐溪水波光粼粼,德化县水口镇村场村村民陈大伯站在岸边,手指着河对岸郁郁葱葱的柚林,声音里透着期盼:“等桥通了,果子再也不怕烂在地里了!”他口中的桥,正是驻村第一书记郑新锋为村场村撬动发展的第一个支点。 水口镇村场村一角。德化水口镇党委 供图 多方奔走架起连心桥 2024年底,泉州市委党史方志室干部郑新锋肩负组织使命,踏入这个位于德化西南部、户籍人口873人的静谧山村。这里虽坐拥政永高速出入口、355国道穿境而过的地利,是通往石牛山景区的门户,却面临着人才断层、高速施工致村貌受损,尤其是白马埕角落225名村民饱受“无桥之苦”的发展困境。“竹筏运不出柚子,去年汛期就烂掉两千斤。”村民的揪心话让郑新锋记在了心里。 郑新锋上任后的首场硬仗,便是攻克村民期盼多年的白马埕桥梁项目。他化身“政策研究员”和“资源联络员”,反复研读政策、奔走多个部门争取支持,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,走访镇内知青、企业家、华侨乡贤募集爱心。短短数月,成功筹措250万元建设资金。这座桥,不仅将解决村民出行难题,更将串联起周边三村旅游环线,打通发展的“任督二脉”。 |
分享到:
相关新闻
相关评论